本报讯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如何?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育、引进、激励方面有哪些困难,希望能得到省里哪些政策支持?6月22日至24日,由湖南省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博士行”活动成功举行,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10余位专家、博士们将先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中的株洲、湘潭、长沙等地走访,深入调研企业人才开发。

“人才能否留得住,关键是事业和产业。”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林对装备制造业人才引进的“瓶颈”深表忧虑。据了解,目前南车时代电气有员工6078人,但高级技师仅1人。 这种现状引起了专家博士们的集体关注,纷纷给企业“出主意”。“要根据外界环境对核心人才进行组织文化、企业价值观的培训,激励员工创新工作、接受职业提 升教育”,“可以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让员工找到安全感、认同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干事的激情”。听说企业自创的“乔”型HR架 构模式获得了认证,专家博士们建议要依照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和调整。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无论是在湖南还是全国,都是装备制造 业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创始之初本就是“产学研”的结晶,而今,更是搭起了五个研发平台,组建了“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目前有技术高层次人才408人,五年后要达到2000人。”这样的人才积淀令专家博士们兴奋不已,大家纷纷向企业负责人发问,对“山河智能人才发展模式”一探究竟。

通过实施“313计划”和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等,长沙投入近亿元资金,2009年首批就引进了109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储备了2724名 青年人才。面对可这样的丰硕的成绩,长沙市自我评价是“还有进一步扩大人才引进规模的空间”。“作为内陆城市,高科技产业企业不够,人才吸引力不够,即便 是引进来的人才,也呈现出‘愿意去机关的多、去企业的少,进大型知名企业的多、去中小型企业的少’等特点。”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

这 种现象其实不是孤例。“中部城市的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难有吸引力。”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飞翔一语道出了心中的苦闷,“与大城市的企业相 比,不但人才引进难,引进来了流失率也非常高,我们公司一些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人才一直‘喊渴’。”与他持同样观点的企业负责人不在少数。株洲千金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端预也是“伤神者”之一,千金药业把发展目光瞄上了“药饮产业”,但与此相关的专业人才屈指可数,人才引进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公开招 聘、人才猎头、专家推荐是“老三样”。“虽然通过与高校合作联合开办‘千金班’,定向培养人才,但依然不能改变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状。”江端预说。听了企 业负责人的倾诉,参与调研的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春林总结说“老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接连出现”。“在人才引进方面,原来一直存在的户口、 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安置等老问题实施还不彻底,当前,人才住房、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新需求又出现了。”杨春林表示,政府人社部门将努力营造“软环境”,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制订向企业特殊人才倾斜的专门政策,把人才引导到创造财富、实现价值的地方去!”

三 天三地的调研,让专家、博士们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更直接的了解,也对产业发展人才“症结”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所长、研 究员胡跃福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被引进之后,政府和企业要从环境、待遇、感情等各方面关心人才,激发人才有干事创业的热情。”湖南商学院企业管理 博士刘嫦娥一直表现很活跃,她感慨,“高等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变,也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让大学培养出的人才真正能为企业、为社会 所用。”中南大学经济学博士祝平衡坦言这次调研收获颇丰,一定要把在企业调研所获取的信息好好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引起社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的关 注。

省 人社厅副巡视员吕志纲,省人社厅人才开发与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推新办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省社科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 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机构(院校)的博士参与调研。根据安排,本次“博士行”活动还将赴东北老 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沿海开放地区等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调研,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出谋划策,并形成调研报告。

 

徐利平

Geschältes und gekochtes obst beispielsweise besitzt einen genau hier wesentlich geringeren ballaststoffanteil als frisches, ungeschältes